腎石症狀最直接便是血尿與腰痛!腎石出現除與遺傳有關外,飲食習慣亦有影響,當中飲水不足是關鍵!為加深各位對腎石認識,本文將講解腎石成因、症狀及有關腎石食療!同時,亦分享目前的治療方法。有腎石是不是一定要做手術?下文立即講解。

腎石英文Kidney stones 又稱腎結石

腎石英文Kidney stones,醫學界稱為腎結石,它是一種存在於腎臟的尿液沉澱物。腎結石成因是尿液中水分太少,礦物濃度高,繼而沉澱積聚,由微小晶體變為石。因應尿液是由腎臟製造,再經輸尿管、膀胱和尿道排出身體,故在腎、輸尿管或膀胱都可找到結石。

結石可存在於任何人身體內,體積可細如沙,大如網球!有時候,人們進行超聲波檢查或照X光時,或會發現身體有腎結石,但因為它們體積多偏向微細,故不會為身體帶來不良反應。相反,當結石大到一定體積,或會卡在輸尿管中,引發嚴重痛症或血尿。

年齡介乎20歲至50歲人士,均有機會出現腎石。需留意,腎石是一種復發率超高病症。出現過一次後,很易出現第二及第三次。

腎石成因及風險因素

腎石出現成因主要是飲水不足,至於其他因素包括有:

  • 家族遺傳;
  • 先天性腎臟結構異常;
  • 進食過鹹肥膩食物;
  • 經常飲咖啡、奶茶或茶;
  • 患有痛風症;
  • 副甲狀腺出現問題;
  • 服用藥物;
  • 小便或血液含過多鈣與磷;
  • 小便含過多尿酸、醋酸或膀氨酸;
  • 泌尿系統受細菌感染發炎;
  • 身處亞熱帶地區。

 

腎石症狀:初期無病徵 後期腰痛位置偏下腹 

腎石體積少於5毫米,且沒在輸尿管造成阻塞,是不會對身體構成不良影響。相反,便會出現以下症狀:

  • 急性腎絞痛;
  • 腰痛或下腹單側疼痛;
  • 尿道發炎;
  • 血尿;
  • 噁心;
  • 嘔吐;
  • 寒顫。

 

腎結石診斷與治療:可自然排出或進行手術

如何診斷腎結石?

一般可透過X光檢查、尿液檢查、電腦斷層掃描及血液測試。

如何治療腎結石?

需按腎石大小及所在位置而定。若然,腎結石體積微細,醫生會處方藥物或建議病人多飲水,以將石頭排出體外。不然,會考慮以下3種方法:

  1. 體外衝擊波碎石術(ESWL):不需開刀,利用衝擊波經皮膚聚焦到腎中,震碎腎石,再讓碎片從尿液中排出;
  2. 輸尿管內窺鏡碎石手術(URSL):病人在全身麻醉後,醫生會將內視鏡經由尿道進入腎,擊碎腎石;
  3. 經皮腎臟穿刺取石手術(PCNL):適用於2厘米以上腎結石,屬微創手術。醫生會於病人背部,以細針穿過皮膚,進入腎臟,進而擊碎取出結石。

 

腎石食療:日飲兩公升水

要預防腎石出現,可透過飲食入手,當中有以下4個方向:

  1. 一般來說會建議多飲水,正常健康人士,每日可飲2公升水,而腎石病人每日則應飲3公升水。飲食宜清淡、少鈉質(勿過鹹)。同時,亦應減少食用精煉醣質,例如汽水、糖果及白糖,及減少吸收動物性蛋白質;
  2. 若然腎石經化驗後,含鈣過高,患者便應減少進食奶製品、芥菜、西洋菜、芥蘭等含鈣質食物;
  3. 腎石成因若來自尿酸,患者便應減少進食易產生尿酸食物,例如進食動物內臟或飲酒;
  4. 腎結石經化驗後,若然草酸含量過多,大家便要戒吃果仁、朱古力、花生及菠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