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水中毒有沒有聽過?喝水十分重要,因為身體內每個細胞均需水分維持運作。不過,大家又是否知道,喝太多水會導致水中毒,甚至產生嚴重健康後果?下文即剖析水中毒原因和症狀。同時,亦分享運動後飲水小知識!
為何會中水毒
於短時間內大量飲水,會稀釋血液中電解質,特別是礦物質「鈉」,它能調節身體水分。倘若體內鈉水平低於每升135ml,即可導致低血鈉症,危及生命。
水中毒要喝多少水
每日應飲多少水?衛生防護中心指:「每天應喝最少6至8杯流質飲品;天氣炎熱時,需飲用更多的水分以補充所流失汗水」。至於預防中水毒,有營養師建議,不要一次喝太多,需分開多次飲,每次飲200至300毫升,1小時不可超過1公升。
3類人士最易水中毒
1.進行高強度運動後的人士
在進行高強度運動後,例如球類運動或軍訓,大量飲用清水而不補充鹽分,便會增加水中毒風險;
2.參加喝水比賽或遊戲
倘若有比賽或遊戲,需參加者於指定時間,飲用多於10公升清水,便會增加水中毒風險。
3.受藥物影響
藥物例如精神科藥物,或令服用者口乾口渴,繼而令人不自覺攝取大量水分。
水中毒症狀
輕微水中毒症狀
嚴重水中毒症狀
需注意,水中毒是可以「攪出人命」,所以日常飲水,應多加節制!
防中水毒 運動後飲水兩貼士
做運動排汗,除令身體失去水分,亦令電解質流失。如果只專注「補水」,便很易稀釋體內電解質平衡,增加水中毒風險。哪在運動後如何補水,以下提供兩貼士:
1.水中加點鹽
可於水中加入少量鹽,變成淡鹽水,補充體內鈉、鉀、鎂等電解質。又或直接飲用電解質飲品;
2.少量並多次喝水
飲水需分開多次飲,每次飲200至300毫升,1小時不可超過1公升。
蒸餾水礦泉水分別
運動後,不少人均會到便利店購買樽裝蒸餾水或礦泉水飲用,兩者有何不同?
蒸餾水是以蒸餾方式提取,成分是純水,因生產過程經過多次過濾提煉,令它們既沒雜質細菌,連微量營養素(例如礦物質)也沒有。有營養師表示,長期飲用蒸餾水,對身體並非好事。
礦泉水一般來自高山或地下泉水,含較多礦物質,例如鈣、鎂、鐵,它們易被人體吸收,亦為身體所需。奈何,對於腎病患者或腎臟功能出現障礙的人士來說,礦泉水並不太適合飲用。此外,小孩或嬰兒亦不宜飲用礦泉水或用其沖泡奶粉。
何謂軟水?何謂硬水?
軟水和硬水是以水中的鈣和鎂含量定義,當中:
香港食水是軟水,而外國以硬水為主。硬水含較多礦物質,但過多的鈣和鎂會讓衣物變硬,亦有機會令清潔用品,例如肥皂的清潔功效大減。